文/何己派 编辑/ 鄢子为
双11网购高峰在即,京东物流“秀肌肉”。10月29日,京东举办2019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,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公布物流最新成绩:开放2年多,京东物流服务客户超20万,外部收入翻了8倍以上,总体占比达到近40%。
2018财年Q1财报发布时,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曾表示,预计5年内,来自第三方的物流服务量将超过自营部分。
2018年10月,京东物流正式上线面向个人客户的快递业务。在接受《21CBR》等媒体采访时,王振辉透露,个人快递业务的增长超预期,目前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,后续将加快这一业务的发展。今年9月,京东物流宣布正式推出迷你仓服务产品“京小仓”,为个人、企业提供中小件储存服务,已在北京上线运营。
对电商平台而言,下沉市场已是兵家必争之地,物流则是触达小镇青年的必备武器。在下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京东物流正强化四到六线城市的物流服务,“拉拢”低线市场的消费者。此前,京东物流已经推出“千县万镇24小时达”的时效提升计划,旨在实现今日下单、明日送达,甚至半日送达。
王振辉表示,“目前90%以上自营订单可以实现‘24小时达’。过去几年,我们一直在下沉物流体系,我们会根据距离远近、订单密度和消费者口碑来逐步扩大县区的时效目标,不会简单地按东西部的地区划分。”
谈及物流下沉及加码“24小时达”的成本付出,王振辉认为,物流成本关乎两个维度,其一是距离,其二是密度,“四到六线城市订单密度非常不错,增长超过了核心城市”。
“初期可能会有短期成本增加,但通过技术手段,把控高密度线路和订单,能很好平衡收益。此外,通过良好的服务体验,让订单的密度加大,更多客户选择,成本还是可控的。”王振辉说。
此次峰会上,京东物流发布了“供应链产业平台”(OPDS),基于不同属性的产业,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,实现产销全链打通和国内国际双通。在产地上行的“最先一公里”, 京东物流搭建产地仓、拉直运输线路,实现从产地出发,全国24小时达。
除了围绕全供应链服务做下沉,前沿技术的探索也在落地。
2018年开始,京东物流先后达成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合作,探索5G应用落地。此前,京东物流宣布将在东莞“亚洲一号”仓库进行5G智能物流园区建设,打造5G智能物流联合创新实验室。本次峰会上,王振辉透露,位于北京亚洲一号智能物流运营中心的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已经基本落成。
“我们一直在说,降低整个供应链、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营成本,提高运营效率,5G能让这些成为可能。”王振辉说。